微慑信息网

[历史] 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:八百男儿宁死不屈投黄河

这是何等壮烈的一幕! 
 只剩一条胳膊的战士双膝着地,向着西北方向,向着生育他的那片土地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后站立起来,跳下了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,一头扑进黄河……
  以壮士为榜样,177师新兵团八百多名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的军人,齐刷刷地向着西北方向、向着家乡跪拜之后,一起跳进了悬崖下的黄河……
  几乎是同时,在相距十余里的马家崖,177师工兵营的二百多名士兵也为捍卫中国军人的尊严而集体扑进黄河……
1939年6月,日军投入了大量兵力,在30辆坦克、50门远程山野炮和38架战斗机的掩护下,对中条山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。
  日军的进攻是从1939年5月29日开始的。起初是规模不大的“火力侦察”。6月6日凌晨3时许,日军的数十门山野炮同时响起,一排排打着唿哨的炮弹划出一道道弧线,将月色朦胧的夜空撕得支离破碎,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中条山古老的山峰,下了生死赌注的日军,用他们最不习惯的夜战发起了扫荡攻势,兵分九路一齐杀来。
  
  日军进攻的重点是位于芮城与平陆交界的陌南镇,在陌南镇设防的是我31军团下辖96军之主力177师。
  
  31军团长是杨虎城将军的结拜兄弟孙蔚如,177师由性子刚硬,不怕死的、男子被称为“冷娃”陕西年轻士兵组成。师长是陈硕儒
  
  日军攻打陌南兵力之众多,火力之集中,让中国军队一开始就处在了非常被动的地步。177师的第一道防线———云盖寺很快被敌突破。
  177师退兵至陌南镇外;日军的十几辆坦克又摧毁了镇外的防御工事。177师且战且退至镇内,顽强阻击敌人,等待38军增援。但38军在驰援途中遭到日军的封锁,177师的47旅又被日军包围在中条山南麓的茨林沟无法脱身。中国军人浴血奋战,下午4时许,陌南镇失守,177师被日军才到了黄河岸边。
  
  面对着日军愈来愈小的包围圈,40名陕西冷娃甩掉血渍斑斑的军衣,端起机枪,排成一道墙,随着陈硕儒的一声令下,奋不顾身的扑向敌阵。
  
  自以为万无一失的日军面对舍死忘生的中国军人,乱了阵脚,177师突出重围,杀回陌南,穿插至中条山腹地休整数日,收拢散兵后复夺陌南,成为“六六战役”中的一段“神话”。
  
  但是,177师杀出黄河滩后,有两支队伍没能跟上,他们是新兵团和工兵营。
  
  新兵团有一千多人,都是些十七八岁左右的新兵。小战士们在黄河滩上与日军舍命拼杀,在牺牲了二百多名弟兄后,八百多人被才上了河岸边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……
  也许,投降是唯一的生路……
  
  站在许八坡高高的悬崖上,身后是奔腾咆哮、波涛翻滚的黄河,面前是密密麻麻、张牙舞爪的鬼子;放眼望去,东、西、南、北重峦叠嶂,云雾飘渺处,则是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的故乡……
  
  一位被敌人的战刀砍断了一条胳膊的战士双膝着地,向着西北方向,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……八百多名小战士以断臂壮士榜样,齐刷刷地向着家乡跪拜之后,跳进奔腾的黄河;在相距十余里的马家崖,我177师工兵营二百多位士兵也为捍卫中国军人的尊严也集体扑进黄河……
这悲壮的一幕,曾被山里的村民看见,一位村民讲,他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——一位旗手,双手举着他的部队的军旗,军旗已经被枪弹撕裂……  
  
  日军退却后,人们在黄河中打捞起一杆杆军旗,压在鬼子尸体上边的中国军人还紧紧攥着旗杆!
  
  三天后,孙蔚如在黄河滩召开公祭大会。将士们臂挽黑纱,孙蔚如面对黄河,眼含热泪,攥拳起誓:此仇不报,我孙某自当引颈自戮,以谢国人!
  
  6月11日,李兴中、陈硕儒率主力杀回陌南镇,击溃了日军;孔从洲的46旅从夏县折回,封锁了平陆境内的张店至茅津渡要道;黄河南岸的抗日炮火封锁了黄河河道:骄狂一时的日军终于被中国军队四面围住。
  
  6月12日,中国军队从东、西、北三面向被日军占领的茅津渡发起全面攻势。战至黄昏,日军全线崩溃,我38军、96军胜利会师,中条山保卫战取得胜利!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,进入西北。而我军也有2.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、黄河岸边。
在一部县志中,有满满十余页的抗战烈士名录,他们全部死于中条山战役。那个时候,该县人口不满一万,而在此战役中捐躯者竟有一千多人。抗战初期,就是这些“冷娃”用血肉之躯,筑起了保卫家乡保卫大西北的长城。
  
  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关头,保家卫国的人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,英勇捐躯的烈士忠魂,熔入了中华民族绵延的生命。
身后是绝壁悬崖和波涛翻滚的黄河,面前是密密麻麻、张牙舞爪的鬼子……
生?还是死?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面临艰难的选择……
黄河呜咽着,把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、把民族的精魂拥入怀抱……
当这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、十七八岁的西北“冷娃〔烹刷刷地向着家乡跪拜时,透过云遮雾障,是否看见了蓝天白云、黄土高原横那坡坡梁梁,沟沟岔岔头间扎白羊肚手帕的父亲和家门口贴的凤翔木板年画?当他们站起来,迎风挺立时,是否听见了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和黄帝陵传来的古老钟声?
十七八岁,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!如果不是日寇入侵,他们也许此时会赶着毛驴,和新媳妇一起倾听那“三十里的明山呀,那二十里的那个水”动情歌声;如果不是日寇入侵, 在九月重阳的日子,他们会满心欢喜的翻晒那满场的新糜子……
也许,他们很少人知道陆游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勿忘告乃翁”叮嘱;也许大部分人没有读过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的名句,但是,有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华夏子孙、由滔滔不尽的黄河哺育的西北儿郎们义无返顾的作出了这样的选择——
“妈妈 ,我来了!”
在哺育过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黄河中,在母亲河中,八百多名年轻的中国士兵得到了永生! 这是民族史上最悲壮的一瞬!拥有这样视死如归的儿女,拥有这种永不弯曲脊梁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!
“我的黄河,我的妈妈 ,我来了!”

赞(0) 打赏
转载请附本站链接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,谢谢:微慑信息网-VulSee.com » [历史] 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:八百男儿宁死不屈投黄河

评论 抢沙发

微慑信息网 专注工匠精神

微慑信息网-VulSee.com-关注前沿安全态势,聚合网络安全漏洞信息,分享安全文档案例

访问我们联系我们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